网上有关“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搞好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该明确配合比设计的全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有个别合同段用石屑替代(3mm10mm)碎石和矿粉,用量大大超过20%,结果生产出的沥青混合料无论外观品质,还是内在的技术指标都不能满足技术要求,原因是石屑粉状太多,缺少3mm5mm之间的颗粒。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粉状多的混合料极易成团,不易拌和,再加上夹杂着一些泥土,降低了沥青的黏附力,进而影响沥青混凝土的品质。因此,招标档通用条款特别强调:回收粉尘的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25%,掺有粉尘的填料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根据目前集料现状,建议沥青混凝土面层材料采用水洗。混合料的级配问题矿料的配合比计算不应过度依赖电脑得出的结果,因为电脑得出的资料只能从理论上可行,不一定符合实际应用,
所以往往不能直接套用,需要根据交通类型、材料现状做反复调整,直到调整的结果既能满足理论要求又能满足实际需要,两者缺一不可。
多种高性能沥青混凝土
至今世界各国采用的沥青混凝土可分为两大类四种。一类是密实式沥青混凝土;另一类是多孔隙沥青混凝土(粗集料断级配)。
密实式沥青混凝土又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传统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第二种是粗集料断级配沥青混凝土(如SMA、BBM、SAC等)j第三种是细集料断级配沥青混凝土(如英国的热压式沥青混凝土HRA)。当前国际上的总趋向是采用粗集料断级配沥青混凝土。SMA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粗集料(>2mm颗粒常占70%~80%)和沥青、填料与纤维(一般常用木质素纤维)组成的胶泥(三者含量常分别是6%~7%,8~12%和0.3%)。马歇尔试验混合料的空气率为2%~4%或3%~4%,有的国家用3%~5%,通常使用纯沥青,在少数特殊情况下也使用改性沥青。在德国和美国SMA同时使用纤维和改性沥青的情况下很少。
泡沫沥青混凝土技术及应用
泡沫沥青混凝土作为对旧有路面修复的一种技术,现在正越来越多地被使用。泡沫沥青混凝土是全厚式再生技术之一,适用材料比较广泛,包括各种沥青路面和基层及含塑性指数的稳定土材料。对旧有路面及基层材料,可掺入一定比例的新石料,利用发泡技术使沥青成泡沫状态与再生的骨料粘结在一起,经过摊铺碾压成型,形成全厚式的沥青基层。泡沫沥青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抗疲劳和抗车辙性能,对交通流量大的道路只需在上面加铺一层新的沥青面层,对低交通流量路面进行表面处理即可。
泡沫沥青混凝土作为现场再生技术的一种,
与其它再生技术一样,需对既有道路进行修复之前进行路面的工程评估,对既有材料性能的检测。在选择是用乳化沥青冷法还是泡沫沥青技术时,比较两者的各自优缺点,应视实际情况的需要而定,包括交通状况,工程费用等因素;一般当需要尽快恢复交通时,泡沫沥青再生技术是最好的选择。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诸多优势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高等级公路建设中,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一些问题却不容忽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病害,这给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
1、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配合比方法
沥青路面施工中,应充分意识到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配合比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施工路段的使用质量。目前配合比的设计方法通常采用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
1.1?参照《规范》推荐,根据以往经验,固定一个最佳沥青含量,以预估的沥青含量为中值,按0.5%间隔变化,取5个不同的沥青用量,用小型拌和机与矿料拌和,击实成型马歇尔试件。分别测定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确定沥青混凝土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分别计算沥青混凝土试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有效沥青的饱和度等体积指标,进行体积组成分析。然后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马歇尔稳定度、流值,计算马歇尔模数。然后进行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以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毛体积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有效沥青饱和度,稳定度和流值为纵坐标,将试验结果绘制成沥青用量与各项指标的关系曲线。
1.2对炎热地区公路以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重载交通路段,预计有可能较大车辙时,宜在空隙率符合要求的范围内将计算的最佳沥青用量减小0.1%~0.5%作为设计沥青用量。
1.3对寒区公路、旅游公路、交通量很少的公路,最佳沥青用量可以在OAC的基础上增加0.1%~0.3%,以适当减小设计空隙率,但不得降低压实度要求。
1.4在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温度指标控制是很重要的,应采取适宜的拌和温度、击实温度。过高的拌和、击实温度将使最佳沥青用量偏少,降低路面耐久性,过低的温度使沥青偏大,降低抗车辙性能,且易出现泛油。
2、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三个阶段
热拌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以确定出最适合工程施工用的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品种及配合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2.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选择相应的合格材料,先进行矿料级配比计算,优选矿料级配,找出最佳状态的配合比。进行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确定出最佳沥青用量OAC。然后再按最佳沥青用量OAC制件,做水稳定性检验和高温稳定性检验。根据验证结果,若达不到相关规定则另选材料、调整级配或采取其他措施重做试验,直到符合要求,确定出较理想的目标配合比。
2.2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目标配合比确定后,要用实际施工中所采用的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进行生产配合设计。试验时,矿料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比例由冷料仓取样进行各项指标试验,使其合成级配在要求范围内并大致接近中值,按此配比进行拌和,用热拌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此试验的油石比采用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油石比±0.5%进行试验。按照与目标配合比相同的试验方法确定最佳用油量,所得结果为生产配合比。
2.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生产配合比的验证是通过实际施工对预期结果的验证。试拌过程中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同时从路上钻取芯样观察空隙率的大小,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标准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并避免在0.3-0.6mm处出现“驼峰”。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
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个环节息息相关,从原材料的控制入手,调整好矿料的级配组成,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出目标配合比,再经过生产配合比的确定和生产配合比的施工验证,才能完成一整套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设计中,不能只重视目标配合比,而忽视生产配合比和验证配合比,只有使室内试验与施工生产相互结合,反复验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联系实际,才是成功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才能为施工生产发挥积极的、较大的指导意义,对提高公路工程的路面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雅驰号的签约作者“幼旋”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搞好沥青混凝土...
文章不错《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