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为什么会采取和亲政策?

网上有关“汉高祖为什么会采取和亲政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汉高祖为什么会采取和亲政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汉高祖白登山逃出了虎口,自己知道没有力量再去征服匈奴,只好回到长安。以后,匈奴一直侵犯北方,很让汉高祖担忧国家的安危。他问刘敬该怎么办?刘敬说:“最好采用‘和亲’的办法,两方讲和,结为亲戚,彼此可以和和平平地过日子。”汉高祖同意刘敬的意见,派刘敬到匈奴去说亲,冒顿同意了。汉高祖挑了一个宫女所生的女儿,称作大公主,送到匈奴去,同时,又送去许多特产及粮食。冒顿就把她立为阏氏。

从那时候起,汉朝开始采取“和亲”的政策,跟匈奴的关系暂时缓和了起来。

西汉王朝谁在位时进入鼎盛时期?他在位时,中国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首都在长安。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的刘邦于公元前202年登基作皇帝,建立了西汉王朝,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汉高祖刘邦吸取了秦朝的教训,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注重恢复发展生产。在国家机构上基本沿袭秦制,但也有所改变。主要是实行君国并行制,使诸侯王的势力难以过多膨胀。

在文帝、景帝、武帝治理时期,进一步削弱了地方封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设刺史来监督和控制地方政权。采用察举、征辟的方法选官,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注重兴修水利、推行新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改革币制,颁布“缗钱令”,增加了国库收入。出现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的“文景之治”和武帝的鼎盛时期。

著名的“丝绸之路”,是汉代开辟的由中国通往西亚各国的通商走廊。自西汉中叶以后,西域就归了汉朝的版图,这与西汉时期多次派员通使西域的活动有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儒家公羊学派大师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儒家思想经他的改造和阐发,成为封建皇权统治的思想基础,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太史公”司马迁写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造纸术的发明是对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贡献。

西汉时期的医学、数学、天文、历法也都有一定的发展,而且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有了进一步加强。官僚贵族、地主豪强兼并土地、扩展势力的趋势日甚一日,而宫廷之中外戚对政权的把握也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所有这些,加重了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危机。公元8年,王莽取得政权,取代汉朝而称帝,将国号改为“新”,西汉王朝至此结束。

西汉帝系 :(1) 汉高祖 刘邦 (前206-前195) ;(2) 汉惠帝 刘盈 (前194-前188) ;(3) 汉高后 吕雉(吕雉未称帝,只是执政,但已经相当于皇帝,这时当皇帝的是汉少帝刘恭和汉少帝 刘弘) (前187-前180) ;(4) 汉文帝 刘恒 (前179-前157);(5) 汉景帝 刘启 (前156-前141) ;(6) 汉武帝 刘彻 (前140-前87) ;(7) 汉昭帝 刘弗陵 (前86-前74) ;(8) 汉废帝 刘贺(前74);(9) 汉宣帝 刘询 (前73-前49) ;(10) 汉元帝 刘奭(前48-前33) ;(11) 汉成帝 刘骜 (前32-前7); (12) 汉哀帝 刘欣 (前6-前1) ;(13) 汉平帝 刘衎 ;(14) 汉孺子 刘婴

汉宣帝刘询(昭宣中兴)

1、大汉盛世文景之治

汉高祖总结秦亡的教训,实行黄老无为政治,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到了文帝、景帝时期,倡导以农为本,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的政策,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文帝时,提倡以农为本,多次发布诏令劝农,以发展封建的农业经济。公元前167年七月,文帝下诏“除田之租税”;公元前156年六月,景帝“令田半租”,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的定制。文景时又减少地方的徭役、卫卒,停止郡国岁贡,开放山泽禁苑给贫民耕种;并颁布了赈贷鳏寡孤独的法令。这些措施的施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粮价也大大降低,“谷至石数十钱”。

文景时期,在恢复经济的同时,“惩恶亡秦之政,伦议务在宽厚”。施行“约法省禁”的政策,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妻孥连坐法、断残肢体的肉刑等,并减轻笞刑,以缓和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所以这个时期,许多官吏断狱从轻,不求细苛,以至有“刑轻于它时而犯法者寡”、“断狱数百,几致刑措”之说。这和秦时“断狱岁以千万数”的惨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景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一定的作用,从而使封建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

文景时,“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至汉武帝即位时,国家财政又上了新台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国家财政实力如此雄厚,也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少见的。 由此可知,西汉以“文景之治”为标志的太平盛世,是通过轻徭薄赋政策取得的。经过文景之治的治理,西汉王朝国势蒸蒸日上,经济雄厚,为大汉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汉武盛世

“功莫大于秦皇汉武”,西汉中期是汉朝最强盛的时段,也是中国历史的三大盛世之一。景帝死后,太子刘彻即位,即一代雄主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对外三度攻匈奴,把匈奴驱逐至漠北地区、打通西域,开创“丝绸之路”;对内则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力量;并召开“盐铁会议”将制盐和制铁的事业收为国有。但武帝对外的战争也是有代价的,武帝时国家的税收再次增加,同时武帝将刑罚也再次加严,武帝后期因此发生了一些暴乱;开销甚大,因此创立“均输”、“平准”官,与民争利。另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了中国固有的文化潮流。 汉武帝时期,四处征战,吞并朝鲜、收复南越、降服西南夷、远征大宛,威震西域,开疆拓土,建立了“北绝大漠、西愈葱岭、东至朝鲜、南到大海”的广袤疆域,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版图。

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西汉是强盛的一代,而汉武帝在位五十余年更使它登上了鼎盛高峰。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均有建树,功不可没,充分展示了他勇于开拓、奋发进取的雄才大略,因此受到了历代史学家对他的充分认可和赞叹。 

汉代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称赞他:“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清人赵翼在书中说:“武帝驾远驭……史称雄才大略,固不虚也”。 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创初期的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不仅是一个孤立的个人,也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体现了封建社会从建立到巩固、统一、发展的历程。他是那个光辉灿烂时代的总代表,其雄才大略、深谋远虑,使其领导汉帝国的人民和官吏创造了伟大的历史功绩。他雄心勃勃,既建设、巩固内政,又开拓疆土,奠定了祖国疆域基础。同时,他打通了中原与周边广大地区的联系,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促进中西文明的共同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也起了推动作用。虽然他难免有帝王“好大喜功”、“居功自傲”、“奢侈享受”的弊病,但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他足以被视为有功于历史的杰出帝王。

武帝晚年,发表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这也表达了汉武帝对自己深刻的反省,国家也渐渐稳定下来,国家再次走向昭宣中兴。

3、昭宣中兴 

刘彻死后,刘弗陵(汉昭帝)、刘病已(汉宣帝)继承遗志,他们在任时,汉国的经济最繁荣,政治最稳固,文化最昌盛,科技最发达,疆域最辽阔,综合国力是世界第一,史称武昭宣盛世。

这一时期,西域各国纷纷脱离匈奴归附汉朝,中原与西域开始交往并且逐渐频繁。公元前60年,中央政府正式设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与畅通。新疆开始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在对外关系上,刘询于本始二年(前七二年)曾联合乌孙大击匈奴,后袭破车师,平定西域。南匈奴投降,,呼韩邪单于更是亲至五原塞上请求入朝,北匈奴单于被陈汤斩杀于康居,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神爵元年(前61年)击败西羌,后任将军赵充国实行屯田,加强边防,使羌人归顺。神爵二年(前60年),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设立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诸城郭国,使天山南北这一广袤地区正式归属于西汉中央政权,具有划时代的重大义。 

汉宣帝刘询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彪炳史册,为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的中兴、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以制定庙号、谥号极其严格著称的西汉历史中,中宗宣帝刘询是四位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另三位是太祖高帝刘邦、太宗文帝刘恒、世宗武帝刘彻,皆是一代英主),可见其功德之高。[

关于“汉高祖为什么会采取和亲政策?”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於素伟的头像
    於素伟 2025年09月14日

    我是雅驰号的签约作者“於素伟”

  • 於素伟
    於素伟 2025年09月1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汉高祖为什么会采取和亲政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汉高祖为什么会采取和亲政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於素伟
    用户091402 2025年09月14日

    文章不错《汉高祖为什么会采取和亲政策?》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雅驰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