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是怎样的设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是怎样的设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建造背景: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简称“海洋石油981”,属于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于2008年4月28日开工建造,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全额投资建造,整合了全球一流的设计理念和一流的装备。整个项目按照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需求和设计理念引领完成,中国海油拥有该船型自主知识产权。
设计标准:是世界上首次按照南海恶劣海况设计的,能抵御200年一遇的台风;选用DP3动力定位系统,1500米水深内锚泊定位,入级CCS(中国船级社)和ABS(美国船级社)双船级。该平台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实际钻探:2014年7月15日,“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已结束在西沙中建岛附近海域的钻探作业,按计划顺利取全取准了相关地质数据资料。 2014年8月30日,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北部深水区陵水17-2-1井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 据测算,陵水17-2为大型气田,是中国海域自营深水勘探的第一个重大油气发现。2015年6月,中国将再次在南海部署“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进行油气勘探。
中国海洋钻井平台发展概况怎么样?
一种岛状空间结构物,具有一个高出海面的水平台面,供进行生产作业或其他活动用的海上工程设施。按其结构特点和工作状态分为固定式和浮式两大类。
固定式平台 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位置固定不变,其形式有桩式、绷绳式和重力式等(图1)。
桩式平台 是由承台(上部甲板)和桩基构成,按桩的材质又分为木桩平台、钢桩平台和钢筋混凝土桩平台。20世纪40年代末出现了导管架平台,它是先在陆上用钢管焊成一个锥台形空间框架,然后驳运或浮运至海上现场,就位后将钢桩从导管内打入海底,再在顶部安装甲板而成。70年代出现的塔架平台,是由一个垂直的导管架和若干组底桩构成,底桩沿导管架外围打入海底。桩式平台已广泛应用于建造海上码头、灯塔、雷达台、水文气象观测站等。其中导管架平台和塔架平台则多用于钻采海底石油或天然气。这种结构的主要优点是波浪及水流荷载小,但造价随水深成指数倍增长,使用水深受限制。
绷绳式平台 亦称系索塔平台,是将一个预制的钢质塔身安放在海底基础块上,四周用钢索锚定拉紧而成。它适用于水深较大的海域。 重力式平台 是靠平台自身重量稳坐在海底坚实土层之上。这种平台的底部是一个或多个钢筋混凝土沉箱组成的基座,基座上有钢立柱或钢筋混凝土立柱支撑上部甲板。由于整个结构比较大,一般先在岸边开挖的泥坞中建造基座,再拖往有掩护的深水区接高,然后浮运至现场,加载下沉。目前这种平台一般是作为海底贮油罐或用于钻采海底石油。其主要特点是抵御风暴及波浪袭击的能力强,结构耐久和维护费用低,但需开挖岸边坞坑,并要有近岸深水施工水域,结构高度因此受到限制。
浮式平台 是一种大型浮体,有的可以迁移,有的不迁移。
可迁移的浮式平台 又称活动平台,它是为适应勘探、施工、维修等海上作业必须经常更换地点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现有的活动平台分坐底式、自升式、半潜式和船式4种(图2)。①坐底式平台(亦称沉浮式平台)多用于水深较浅的水域,其上部为工作甲板,下部为兼作沉垫的浮箱,中间用立柱或桁架支撑。作业时,往浮箱内注水使之座落海底;作业后,把箱内水抽出,平台依靠自身的浮力升起。②自升式平台适应水深范围较大,在漂浮状态时为一艘驳船,它的四侧装有若干根圆柱式或桁架式桩腿,用齿轮、齿条或液压机构控制升降。作业时,放下桩腿并插入海底一定深度,从而将船底托出水面,成为工作甲板。作业后,降下船体,拔起桩腿,即可拖航至新地点。桩腿底部带箱形沉垫的称沉垫自升式平台,不带沉垫的称插桩自升式平台。③半潜式平台多用于水深较大的海域,也是由上层工作甲板、下层浮体结构、中间立柱或桁架3 部分组成。下层浮体结构又分下船体式和浮箱式两种,下船体式更利于航行,故新建造的自航半潜式平台多采用双下船体式。这种平台作业时处于半潜状态,采用锚泊定位或动力定位。作业后,排出压载舱内的水,上浮至拖航吃水线,即可收锚移位。过去建造的少数半潜式平台兼有坐底式的功能,也可以在浅水区座落海底进行作业(见彩图)。④船式平台(即钻井船)是在普通的船舶上加一个作业平台,船舶有单体和双体之分,一般可以自航,作业时采用锚泊定位或动力定位(见彩图)。目前可迁移的浮式平台在海底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中应用得最多。
不迁移的浮式平台 在整个使用期间或较长使用期间固定系泊于海上作业位置(图3)。靠近岸边或海况较好海域使用的平台,一般采用普通驳船结构;置于海况较恶劣海域的平台多采用半潜式结构。系泊采用锚定法。为了控制平台的摇荡而将索链拉紧,使平台处于半潜状态的称张力式平台,又称张力腿平台。70年代出现的铰接式平台,由甲板、塔柱和底座组成,塔柱与底座之间用万向节铰接。不迁移的浮式平台造价比固定式平台低,适应水深大,最初多用于开采海底石油,近20年来,已扩大应用于建造海上浮式工厂(如发电厂、海水淡化厂、天然气液化厂、纸浆厂等)和海上浮式贮库(如贮油槽、毒品及危险品库等),使一些传统在岸边或陆上进行的经济活动转移到海上。这些生产设施和装置可以先在加工工业发达的地区制造安装完毕,然后拖运到计划使用的地点系泊固定。例如在浮式平台上建成的海上天然气液化厂(图4),将从海底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在工厂中进行液化,然后装罐运往陆地。这种生产系统代替了敷设长距离的海底管线,可以节省大量投资。
建造海上平台,除采用先进技术、选择高效小型设备,以尽量压缩平台面积之外,还要对影响生产作业的各种因素,如海洋环境条件与动力荷载、结构和地基响应、安全措施、环境保护以及原料和产品的运输等进行充分的研究。随着海洋开发的发展,将会出现类型更多的海上平台。
海上平台
offshore platform
高出海面且具有水平台面的一种桁架构筑物 。供进行生产作业或其他活动用。有固定式平台和浮式平台两类。①固定式平台。有桩式、绷绳式和重力式等。桩式平台由承台和桩基构成。桩基有木桩、钢桩和钢筋混凝土桩等种,构筑时将它打入海底,其上安装了承台。绷绳式平台又称系索塔平台,将一个预制的钢塔安放在海底基础块之上,用钢索沿不同方向锚定拉紧而成。重力式平台是靠平台自身的重量稳坐在海底坚实土层之上的,抵御风暴及波浪袭击的能力强。②浮式平台。有可迁移的和不迁移的两种。可迁移的浮式平台又称活动平台,有坐底式、自升式、半潜式和船式等4种,多用于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钻探。不迁移的浮式平台常建于靠近岸边或海况较好的海域,常用普通的驳船结构,系泊采用锚定法,先用于开采海底石油,后用于建造海上浮式工厂和浮式贮库等。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起步比较晚,上世纪50年代末,当时的石油部领导提出了“上山下海,以陆推海”的海洋石油发展战略。1963年,在对海南岛和广西地质资料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决定在南中国海建造海上石油平台。此后的2年间,广东茂名石油公司的专家们用土办法制成了中国第一座浮筒式钻井平台,在莺歌海渔村水道口外距海岸4km处钻了3口探井,并在400m深的海底钻获了15L原油。1966年12月31日,中国的第一座正式海上平台在渤海下钻,并于1967年6月14日喜获工业油流,从此揭开了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序幕。
“勘探三号”半潜式钻井船
1981年地矿部为了开展海洋石油勘探,决定建造一台半潜式的海洋钻井船,取名叫“勘探三号”。1984年6月由上海708研究所、上海船厂、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设计,上海船厂建造的中国第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勘探三号建成。其后转战南北,共打出15口海底油、气井。它为发现中国东海平湖油气田残雪构造,作出了重要贡献。
“勘探三号”是由1座箱式甲板(亦称平台甲板)、6根大型立柱、1座高大井架和2只潜艇式的沉垫组成的半潜式钻井平台。从沉垫底部到平台的上甲板有35.2m高,相当于一座12层的高楼,如果算到井架顶部总高有100m,总长91m,总宽71m,工作排水量219910t,工作吃水20m,平台上装有900项,8600多台件机电设备。平台甲板被6根直径9m的主柱高高地托在高空,远远看去像是一座岛屿。它除了包括钻井、泥浆、固井、防喷系统在内的全套钻探设备外,还配置了4组(8台)150t的电动锚机,5组660kW的柴油发电机组。同时,船上还配有潜水钟和甲板减压舱组成的200m饱和潜水系统,防火、防爆和可燃性气体自动报警系统等现代化设备。“勘探三号”平台上设有地质楼、报务室、应急发电机室、水文气象室、中心控制室和居住室等现代化的生活设施,水电通讯一应齐全,甲板顶还有可供直升飞机起降的停机坪。
半潜式钻井平台具有优良的抗风浪性能和较大的可变载荷,并可在较深海域进行钻探作业。当时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建造,而且造价昂贵。为了能设计出适应中国大陆架实际情况的半潜式钻井平台,3个单位的设计人员收集了大量的水文气象资料,并通过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对5种方案进行了严格筛选,最后正式确定采用矩形半潜式钻井平台的方案。其主要性能参数为:工作水深35~200m,最大钻井深度6000m。
1984年6月25日上午,“勘探三号”在中国最大的拖轮“德大号”的拖引下,离开上海港到东海温州湾外的海域进行各种性能试验。试验表明,“勘探三号”辐射状锚泊系统布置合理,十分适应该平台的精确定位和作业。其间“勘探三号”在试验的狂风巨浪中接受了中国船舶检验局和美国ABS船级社的入级签证,美国船级社的日籍验船师木下博敏把“勘探三号”称作中国现代海上工程的标志。国外一些海洋钻探公司获悉中国有这样高质量的钻井平台后,纷纷前来探询租用或合资经营“勘探三号”钻探承包作业的可能性。
2008年6月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宣布:目前全球最大的座底式钻井平台——中油海三号座底式钻井平台安全抵达冀东南堡油田。该平台投入使用后,将大大提高中国石油滩海地区勘探开发的能力。中油海三号是由中国石油海洋公司与上海708所联合研制,由山海关造船厂制造。该平台长78.4m,宽41m,上甲板高20.9m,空船总重量5888t,适合10m以内水深的海上作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座底式钻井平台。
目前我国海上,特别是深海钻井平台技术主要掌握在我国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手里。“五型六船”战略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从“十一五”以来大力推动的深水发展战略,即计划建造5种型号、6艘可在水深3000m海域工作的深海工程装备,组成中国深海油气开发的“联合舰队”。其中2011年我国建成了第一艘作业水深达到3000m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海洋石油981”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最高水平,堪称海工装备里的“航空母舰”。
关于“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是怎样的设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雅驰号的签约作者“墨城烟柳”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是怎样的设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是怎样的设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文章不错《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是怎样的设备》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