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汤文通的人物生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汤文通的人物生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汤文通1900年10月29日生于福建省泉州市。1907年(8岁)随其父汤清润(米行侨商)到缅甸仰光,就读于侨办小学。1909年因父病同返乡梓。不久父逝,遂留家乡读书,1918年毕业于泉州中学。1920年随其兄汤文炳至菲律宾,在马尼拉华校教书两年。1922年辞职回国。在泉州本市佩实小学任教。
汤文通自幼勤奋好学,深得母、兄钟爱。在家人帮助与亲友资助下,他于1924年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农艺科。1926年转入国立南京东南大学(后改为国立中央大学)农艺系。1929年大学毕业,因成绩优异,留校任助教,旋升任讲师。1930—1935年除专心教学外,在系主任赵连芳教授领导下,从事水稻、高粱等作物的遗传与生理学研究,并进行育种工作。还主持过当时全国规模最大、设备最佳的昆山稻作试验,工作努力,成绩出色。
1935年赴美深造,入得克萨斯州立农工大学研究所进修,但因用功过度,体力虚弱,失眠严重,不得不提前返归祖国。健康情况好转后回母校任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内迁。汤文通应原籍省政府邀请回闽,先后担任福建省政府农业技术专员。兼农民师资训练所所长,省立长乐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校长,及长乐农场场长等职。福建省府西迁永安后,成立了福建省农业改进处,汤文通兼任该处农业科科长。后任福建省农事试验场场长及省立高级农业学校校长,历时两年。后终以行政事务烦琐,与其性格及健康状况不甚相宜而辞职。1940年离闽赴浙,到浙江省农业改进所任简任技正,兼英士大学农学院教授。1944年因兄病逝永安,再度回闽,任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教授、农艺系主任。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汤文通应赵连芳之邀,于1946年8月去台湾。他在台数十年,先任农林处统计室筹备主任,后任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农艺系主任,1948年任所长。在职4年,除管理场务和增修设施外,并积极带头开展试验研究工作,为台湾省农业复兴作出了贡献。汤文通1948年受聘为台湾大学农艺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辞去系主任,专心教学、科研及著作,1973年(74岁)退休。1986年(87岁)台湾大学因其在校执教成绩卓著,颁赠“名誉教授”荣衔。汤文通年逾九旬高龄时,仍热心于培育人才,常至台大义指务导学生撰写论文,仍关心海峡两岸农业科学事业的发展。
叶尔姆斯列夫的人物生平
邵阳市二中青年女教师宁春花接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的通知,将于近日动身前往北京乘机赴新加坡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据市教育局师训科介绍,这次新加坡在中国共选拔50名汉语教师,湖南省仅2人,而宁春花是经过严格选拔获得出国支教的“邵阳第一人”。
宁春花是邵阳市郊雨溪桥一个农家,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除了耕田外还做点小生意供女儿读书。宁春花在邵阳市二中读的高中,据班主任介绍她是个能吃苦求上进的好学生,在高中阶段加入了党组织,并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北师范大学。大学四年都是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度过的。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到母校任教。在任教期间,她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进步很快,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在参加招募赴新加坡汉语教师的选拔过程中,她凭借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出色的交往能力通过新加坡驻华大使馆官员的考试。按照合同,赴新工作时间一般为二到三年。宁春花表示她将尽快适应新加坡的文化,努力工作,提升自身素质,为国家为家乡争光,合同期满后将继续回母校二中工作,为家乡教育事业尽力。(范善成)
1917年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比较语言学史,
1919年发表关于Oscan语铭文的论文并获大学金质奖。
1923年毕业于哥本哈根大学,
1937年起回母校任教,主持比较语言学系。
1926~1927年,叶尔姆斯列夫开始接触索绪尔的理论,在巴黎跟随梅耶研究普通语法学。
1928年,出版第一部重要著作《普通语法学原理》。这本书描写语言的范畴,明显地反映出索绪尔关于语言是符号系统的观点和E.萨丕尔的概念范畴的影响。后来又出版《格的范畴》(2卷,1935~1937)。
1931年,叶尔姆斯列夫发起成立哥本哈根语言学会,自任会长,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
1932年发表题为《波罗的语言研究》的博士论文,主要讨论波罗的语言的历史音位学问题。和H.乌尔达尔(1907~1957)合作,研究语音学和音位学,写出了《音声学原理》,
1935年在第二次国际语音学家大会上提出。
接着,他们把音声学发展成一般性理论,创立语符学,1936年在国际语言学家大会上提出。
1943年,叶尔姆斯列夫用丹麦文出版《语言理论基础》一书,这是语符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讲语言的共时研究。
1935年发表了《论格的范畴--普通语法研究之一》。同一年,在伦敦语音学大会上,他和乌尔达尔一起提出了语言表现分析的理论,形成了他的语言理论的雏形。
1943年,他写成《语言理论导论》(英译本名为Prolegomena to a Theory of Language),完成了他的语言理论建设。这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一本最权威的代表作。
1956年,他亲手创建了哥本哈根大学语言学和语音学学院,并担任院长。
1965年5月30日,叶尔姆斯列夫去世,享年65岁。
关于“汤文通的人物生平”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雅驰号的签约作者“新波”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汤文通的人物生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汤文通的人物生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汤文通1900年1...
文章不错《汤文通的人物生平》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