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县到靖远县有多少公里

网上有关“靖边县到靖远县有多少公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靖边县到靖远县有多少公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黄土高原的历史自然景观

黄土高原是我国经济落后、问题成堆的地方,其主要问题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由此引起水土流失、风沙、干旱等一系列生态灾难。为了阐明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黄土高原历史上究竟是什么自然景观?是森林区?还是像现在这样光秃的荒草区?有的人认为黄土高原历史上就不是森林区,而属草原带。这个看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大量事实证明:黄土高原历史上确是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区。这是在黄土高原上进行过大量认真考察研究的科学家的共识。例如,我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于1929年到晋西陕北考察时,根据大量考证和调查材料断定当地原为森林地带,并对晋西陕北破坏森林后到处是荒山秃岭、沟壑纵横的情景很感慨地说:“我民族摧残森林的可怕”。1955年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队在考察报告中明确指出:“从残存的原生植被来看,可以肯定,本区在农耕以前原始植被是属于森林和森林草原”。这一科学结论为大量历史资料所证实。

据考证,在秦汉以前,黄土高原确是森林茂密、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地方。例如,现在地处黄土高原北部边缘毛乌素沙漠中的陕北靖边县的白城子,从目前景象来看是属干旱荒漠区,但它原是山青水秀的好地方,曾是大夏国(建于公元407年)都城统万城的所在地。大夏国王赫连勃勃在建这座都城时曾赞美道:“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载《元和郡县志》)。而今日白城子已被茫茫沙海所覆盖,可见其生态环境变化之大。

现在呈现干旱草原面貌的黄土高原西部甘肃陇东、陇西、兰州和宁夏一带历史上也是森林地区。据《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以板盖房是林区居民的习俗。说明汉代这一带都是林区。

又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天水郡,其乡居悉以板盖屋”(见《水经注》卷十七渭水),可见板屋很普遍。直至清代,安定(甘肃定西县)和会宁等地还保存板屋的风俗(《度陇篇》,《皋兰载笔》)。

以上说明甘肃东部的黄土高原曾是大林区。谁能想到像定西、会宁这些荒山满目、寸草不生(实际是不留)、薪柴绝迹、生态环境恶化到极点的地方原来也都是森林区,直至清代还用木板盖房。古代兰州附近也是森林地区。据《古今图书集成·方典》载,兰州南十里之古峰山“林泉之胜为兰奇观”,城东南60里的水岔“山水清丽,竹木翁郁”(水岔森林尚有残存)。现在,兰州附近的兴隆山(属榆中县)仍保存茂密的森林,是山清水秀的风景区。

甘、宁两省区间的六盘山,古称大陇山,曾是一片大林区。元初,成吉思汗征西夏时,曾在六盘山西北山峡中扎营避暑。嘉庆《清一统志·平凉府》载:“凉殿峡在隆德县南七十里,元世祖曾避暑于此”。说明直至元代,六盘山仍是林荫之地。明清以后,六盘山的森林由于滥伐、滥垦而大部遭到破坏。但是,直至今天在六盘山南部泾源山区仍有茂密的森林分布。

六盘山以北的屈吴山历史上也是林区。据《甘肃新通志》引宋张安太《建设怀戎堡碑记》(宋怀戎堡在今靖远县东北打拉沙附近)说,在宋代,屈吴山及其支脉大、小神山都是“林木繁茂,峰峦耸秀”。

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省历史上大部分是林区。即使到元明时代,林木仍很茂盛。如《明经世文编》张四维《复胡顺庵》书中曾说:“山西遍地林木,一望不彻”。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火山、宁化之间,山林饶富。”宋代火山军在今河曲、保德一带,宁化军在今宁武县。说明当时宁武到河保偏关的晋西北地区林木茂盛。晋西古代叫西河郡,曾是一片林区,《水经注》描述山西汾河上游地区是“杂树交荫,云垂烟接”。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述芦芽山区曾是“林木参差、干霄蔽日”,俨然“天堑长城”。西汉时,吕梁山以西林莽人稀,仅湫水河中游设临水县,以北广大地区都没有设县。古代西河郡是全国主要木材产地之一。

据《水经注》载:“北魏(公元420~534年)在洛阳大造宫殿,林木系取自西河。北周时(557~589年)仍是“京洛林木,尽出西河”。唐代时,山西的主要伐木中心在岗州(今岗县)。宋代时,伐木区南延至石州(今离石、方山、中阳)、汾阳一带,现在这些地方已大部成为荒山秃岭。

山西东北部恒山、五台山、太行山北段曾是森林密布地区。如《宋会要稿》记述太行山中北段是“林木茂密”、“松林遍布”。《清凉山志》描述五台山在宋代时是“四面林峰拥翠峦,万壑松声心地响”。明代撰写的《胡、高二公禁伐传》载:“自古相传,五峰内外,七百余里,茂林森耸,飞鸟不渡,国初(指明初)尚然”。明朝在北京大造宫殿,木材多取自代州(五台、代县、繁峙、原平一带),毁林严重。《明经世文编》记载当时毁林的情景是:“百家成群、千夫为邻,逐之不可,禁之不从”,林区被延烧成灰,砍伐者数里如扫,仅贩到北京的巨木,每年不下百十万株。恒山、五台山的森林就这样被一扫而光。

山西中南部较西北部温暖得多,林木更为繁茂。据宋《太平环宇记》载,太原西山多柏树,北宋时太原东西山仍是“古柏苍槐树木阳翳”,有“锦绣岭”之称。金代元好问《过晋阳故城书》说,晋祠西山是“水上西山如卧屏,郁郁苍苍三百里”。古代有关晋南、晋东南森林的记载很多,《山海经》就提到中条山、太行山多木多竹。《诗经》描述太行山南段“陡坡景山,松柏丸丸。”东魏建都邺城(河北临漳),大造宫殿,取大材于上党,黎城、平顺一带“山林丛密,取材甚易。”《梦溪笔谈》载:“渐至太行,松木太丰”,等等。

以上史料充分说明,黄土高原历史上确是森林广布的地区。令人遗憾的是“黄土高原草原论者”完全忽视了如此大量生动的历史文献记载。即使撇开历史资料不谈,黄土高原森林分布的现实也足以证明它属森林草原地带。现在,在黄土高原的最北部的人工林生长茂盛,便是佐证。例如城墙曾被流沙堆埋的右玉县已造成100多万亩人工林(华北落叶松、油松、小叶杨等),被誉为“塞上绿洲”。另像河曲、榆林、靖边受毛乌素沙漠前锋侵袭的县,都营造成几十万亩人工林,林木生长茂盛。究其原因,是当地有400多毫米的降水量,其生境条件就允许森林生长,它原本就是森林和森林草原环境,否则森林是难以存活成林的。黄土高原北部森林尚能生长良好,中南部就更不用说了。

二、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

从上可知,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是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带是确凿无疑的。但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破坏,使大面积的森林逐渐消失而成为今日的荒山秃岭。大规模破坏森林的方式包括战争破坏、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等。其中以毁林开荒对森林的破坏最为严重和彻底。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就是近两千年不断滥伐滥垦毁坏的。自秦汉以来黄土高原经历了三次滥伐滥垦高潮,第一次是秦汉时期的大规模“屯垦”(边防军有组织大垦荒)和“移民实边”开垦。这次大“屯垦”使晋北陕北的森林遭到大规模破坏。第二次是明王朝推行的大规模“屯垦”,使黄土高原北部的生态环境遭到空前浩劫。据考证,明初在黄土高原北部陕北(延安、绥德、榆林地区)和晋北大力推行“屯田”制,竟强行规定每位边防战士毁林开荒任务。《天下郡国利病书》对明代“屯田”有“天下兵卫邻近间旷之地,皆分亩为屯”的记载。由于军民争相锄山为田,使林草被覆的山地丘陵都被开为农田,使屯田“错列在万山之中,岗阜相连”。据《明经世文编》记载,自永宁(今离石)至延(安)绥(德)的途中,“即山之悬崖峭壁,无尺寸不耕”。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明代推行“屯田”制对环境破坏之严重。第三次大垦荒是清代,清代曾推行奖励垦荒制度,垦荒范畴自陕北、晋北而北移至内蒙古南部,黄土高原北部和鄂尔多斯高原数以百万亩计的草原被开垦为农田,使大面积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应该指出,黄土高原自古以来盛行广种薄收轮荒制度,农谚是“不整百垧,不打百担”。他们不是选择适宜耕种的土地来开垦,靠精耕细作来增产粮食,而是采取轮荒制,不择手段地放火烧山,掠夺性扩大耕地,种地不施肥,靠自然肥力来产粮食,种几年以后表土流失了,肥力流光了便丢荒,另择稍好的荒草地开垦。这样轮来轮去,使有林草覆盖的土地都被剃了“光头”,而且是长期以来无休止的轮番开垦,致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无法恢复。可见广种薄收、轮荒制度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遭到彻底破坏的最主要的祸根,是环境劣变的主要原因。

三、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破坏后引起的生态灾害问题

森林是环境的“卫士”。黄土高原大面积森林遭到破坏以后,便失去了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从而导致河川水源枯竭、水土流失和风沙日益加剧、旱涝灾害日益频繁等一系列灾难性后果。这是严重的历史教训。至今仍困扰黄土高原的生态灾难问题主要有五个:

1.河川水文状况严重恶化

破坏森林就破坏了水源涵养条件,必然导致河川水文状况恶化,水源锐减,泥沙日益加多,水位暴涨暴落。古代黄土高原由于林草茂密,河流水量大而清澈。如古代黄河称为“大河”,水是清的。《诗经·伐檀》诗云:“坎上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檀》属国风中的魏风。魏国当时南临黄河,从这段诗句中可知春秋时代黄河水是清的。支流渭河、汾河古代时水量很大,水也是清的。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曾乘大船到山西视察,赋《秋风辞》曰:“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拍素波”,可见西汉时汾河水量很大,可航行大船,而现在水量大减已基本干涸,许多河段可以徒步而过。渭河在唐代是一条浩浩大川,帆船很多,水运频繁。唐朝诗人李频在《东渭桥晚眺》一诗中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秦地有吴舟,干墙渭曲头,人当反照立,水澈故乡流”。李频当时看到从故乡江浙来的大量帆船停靠在长安城北的渭河湾,水澈照人。而现在的渭河早已面目全非了。海河水系像黄河水系一样水文状况也严重恶化了。所以,黄土高原现在河川径流贫乏,水源短缺,水位暴涨暴落,灾情严重,这些都是破坏森林引起的不良后果。

2.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破坏林草植被,使雨水和径流直接冲刷黄土地面,必然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据粗略统计,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面积有36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70%,其中严重流失区有2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土壤约有22亿吨,平均侵蚀模数为6 111吨/(平方公里·年)(按流失面积计),70%以上输入了黄河,5%输入了海河,其余为水库塘堤所拦截。黄河是世界上泥沙最多(16亿/年吨左右),含沙量最高(35公斤/立方米)的大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是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其侵蚀模数一般在1万吨/平方公里以上,窟野河下游高达35万吨/平方公里。在暴雨洪水季节,陕北曾出现骇人听闻的水土流失状况。据调查,1977年7月6日延安地区暴雨成灾,延河在这次暴雨中便冲走泥沙1亿吨,当天洪水最高含沙量曾达到800公斤/立方米。而无定河在1966年6月11日曾达到每立方米水含沙1390公斤的记录。这实际上已不是水流,而是浓度很高的泥浆。从这里可以想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水土流失不仅是黄土高原农业低产、经济贫困落后的主要因子,而且是黄河下游水灾的根源。这是黄土高原亟待解决的问题。

3.水旱灾害日益加重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改变了气候和下垫面状况,降低了空气湿度,减少了成雨条件,必然导致水旱灾害的加剧。例如,据山西中南部的地方志记载,古代山西并不旱,自商成汤廿四年至唐高祖元年(公元前1688年至公元618年)的2306年间,只出现16年旱年,平均144年才有一次。以后随着森林破坏日益严重,旱情也日益加剧,到元代发展到34年一次,明清时代5年一次,民国时代则达到十年九旱的地步。水灾也是如此。据郑肇经《中国水利史》提供的资料,在秦代以前的近两千年间,黄河下游的水患很少,总共只漫溢过7次,改道一次,平均200多年才有一次。西汉实行“屯垦”以后,水患显著加重,200多年间便发生漫溢、决口、改道达12次之多。自唐代以后,黄河下游水灾逐渐增多,唐代平均每10年一次,宋代每10年达5.5次,明清时代达到每年近2次,到民国时代已演变一年4次的严重程度。以上情况充分说明,黄土高原的水旱灾害主要是生态环境引起的。

4.风沙日益加剧

黄土高原北部靠近西北干旱区,年降水量只有400毫米左右,生态环境脆弱,森林草地一旦遭到破坏,便会引起土地沙化或沙漠化。黄土高原北面的毛乌素沙漠实际上就是由于破坏森林草原后演变而成的。现在,毛乌素沙漠已在向黄土高原北部扩展,前锋早已越过长城,达到了榆林市的鱼河峁(城南35公里)一带,沙漠化已严重威胁着陕北、晋西北及宁夏东南部,这些地方都出现了大面积的明沙地,必须立即造林种草加以控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应该指出,毛乌素沙漠并不可怕,因为它有三四百毫米的年降水量,沙地中水分条件很好,含水量很高(一般地面15厘米以下是湿的),人们称它为“湿沙”,造林种草很容易成活,所以,完全有办法可以把毛乌素沙漠改造。陕北榆林、靖边、定边和宁夏盐池等地群众,已成功地把几百万亩沙漠改造成良田、绿地和果园,就是有力的证明。

5.三料(燃料、饲料、肥料)俱缺,问题严重

森林草灌的破坏必然带来薪柴的缺乏。在黄土高原缺煤区,燃料问题极为突出。为了解决烧柴问题,迫使人们去刨树根、烧秸秆,以致发展到烧牛马粪、铲草皮、刨草根,这样就必然造成饲料、肥料的日益短缺,引起恶性循环。黄土高原“三料”问题最严重的地方是甘肃定西地区和宁夏固原地区,那里的植被破坏最严重,燃料极端困难,秸秆和牛马粪(甚至羊粪)几乎都当燃料烧了,有些地方草根都挖尽了,结果形成畜无草、地无肥、人无粮的极端困难的局面。据西吉县调查,1980年该县共消耗有机燃料2.5亿公斤,其中挖草根1.23亿公斤,占48.4%,牲畜粪便0.83亿公斤,占32.7%,薪柴0.15亿公斤,占5.7%,其余13.2%靠秸秆。可见,主要燃料来自草根和粪便,而且一年之中只能维持6个月,还有半年的炊柴无着落,群众被迫将大部分劳力都投入去找烧柴,几乎把地上一切可烧的东西都搜刮干净了,生活陷入空前困境。这是大自然对滥伐、滥垦、破坏环境的无情惩罚。实践告诉人们,滥伐滥垦破坏生态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它最终将走到“三料”俱缺的绝境。谁能想到历史曾为大林区的甘肃省定西等地,由于长期滥伐滥垦破坏生态环境,自毁家园,到80年代初期竟沦落到赤地遍野、草根挖尽、炊柴无着、无肥无粮的绝境,这是世人应记取的惨痛教训。

为了帮助定西和西(吉)海(原)固(原)地区人民摆脱困境,从80年代中期起,国家对“三西”(定西、西海固、河西)地区采取特殊扶助政策。大力种草种树,恢复植被,“三料”问题有所缓解,但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种草种树,建设基本农田,将大量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当地走出困境的关键

黄土高原恶化的历史原因

一、一类区(379个)

(一)新疆(7个)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东山区

石河子市

(二)宁夏(11个)

银川市:兴庆区、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

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

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县

(三)甘肃(14个)

兰州市:红古区

白银市:白银区

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

庆阳市:西峰区、庆城县、合水县、正宁县、宁县

平凉市: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

(四)陕西(45个)

延安市:廷长县、延川县、予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宜川县

铜川市:宜君县

渭南市:白水县

咸阳市: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

宝鸡市:陇县、太白县

汉中市: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

榆林市: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横山县、靖边县、绥德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

安康市: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白河县

商洛市:商州区、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

(五)云南(36个)

昆明市:东川区、晋宁县、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石林彝族自治县

曲靖市:麒麟区、宣威市、沾益县、陆良县

玉溪市:江川县、澄江县、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

保山市:隆阳县、昌宁县

昭通市:水富县

思茅市:翠云区、潽尔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

临沧市:临翔区、云县

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南华县、姚安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禄丰县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县、开远市、建水县、弥勒县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县

丽江市:古城区、永胜县、华坪县

思茅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临沧市:凤庆县、永德县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瑞丽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

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牟定县、大姚县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石屏县、泸西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

(六)贵州(36个)

六盘水市:钟山区、盘县

遵义市:仁怀市、桐梓县、正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毕节地区: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

铜仁地区:德江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万山特区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丹寨县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惠水县、三都水族自治县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

(七)四川(13个)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

雅安市:汉源县、芦山县、宝兴县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理县、茂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普格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

(八)重庆(7个)

城口县、巫溪县、奉节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九)广西(22个)

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

防城港市:港口区、防城区、东兴市

崇左市:凭祥市、大新县、宁明县、龙州县

百色市: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西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

河池市:凤山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

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

(十)湖南(8个)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

(十一)湖北(8个)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

(十二)黑龙江省(67个)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龙沙区、铁锋区、昂昂溪区、富拉尔基区、碾子山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讷河市、甘南县、克山县、克东县、拜泉县

黑河市:爱辉区、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

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伊春市:伊春区、南岔区、友好区、西林区、翠峦区、新青区、美溪区、金山屯区、五营区、乌马河区、汤旺河区、带岭区、乌伊岭区、红星区、上甘岭区、嘉荫县

鹤岗市:兴山区、向阳区、工农区、南山区、兴安区、东山区、萝北县、绥滨县

佳木斯市:同江市、抚远县

双鸭山市:尖山区、岭东区、四方台区、宝山区、集贤县、宝清县、饶河县

七台河市:桃山区、新兴区、茄子河区

鸡西市:鸡冠区、恒山区、滴道区、梨树区、城子河区、麻山区、虎林市、密山市、鸡东县

牡丹江市:穆棱市、绥芬河市、东宁县

绥化市:兰西县、明水县

(十三)吉林(11个)

白山市:抚松县、靖宇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珲春市、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

(十四)内蒙古(39个)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

包头市:白云矿区、固阳县

乌海市:海勃湾区、海南区、乌达区

宜昌市: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神农架林区

(十三)黑龙江(32个)

哈尔滨市:尚志市、五常市、依兰县、方正县、宾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

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依安县、富裕县

大庆市:肇州县、肇源县、林甸县

伊春市:铁力市

佳木斯市:富锦市、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

双鸭山市:友谊县

七台河市:勃利县

牡丹江市:海林市、宁安市、林口县

绥化市:北林区、安达市、海伦市、望奎县、青冈县、庆安县、绥棱县

(十四)吉林(14个)

长春市:榆树市

白城市:大安市、镇赉县、通榆县

松原市:长岭县、乾安县

吉林市:舒兰市

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

辽源市:东辽县

通化市:集安市、柳河县

白山市:八道江区、临江市、江源县

(十五)辽宁(14个)

沈阳市:康平县

朝阳市:北票市、凌源市、朝阳县、建平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阜新市:彰武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铁岭市:西丰县、昌图县

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

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

锦州市:义县

葫芦岛市:建昌县

(十六)内蒙古(23个)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托克托县、土默特左旗

包头市:石拐区、九原区、土默特右旗

赤峰市: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宁城县、巴林右旗、敖汉旗

通辽市:科尔沁区、开鲁县、科尔沁左翼后旗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达拉特旗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丰镇市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五原县、磴口县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

(十七)山西(41个)

太原市:娄烦县

大同市:阳高县、灵丘县、浑源县、大同县

朔州市:平鲁区

长治市:平顺县、壶关县、武乡县、沁县

晋城市:陵川县

忻州市: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

晋中市: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

临汾市: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大宁县、永和县、隰县、汾西县

吕粱市:中阳县、兴县、临县、方山县、柳林县、岚县、交口县、石楼县

(十八)河北(21个)

石家庄市:灵寿县、赞皇县、平山县

张家口市:宣化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万全县、怀来县、涿鹿县、赤城县

承德市:承德县、兴隆县、平泉县、滦平县、隆化县、宽城满族自治县

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

保定市:涞源县、涞水县、阜平县

二、二类区

(一)新疆(16个)

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县

五家渠市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独山子区、白碱滩区、乌尔禾区

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

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阜康市、米泉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

塔城地区:乌苏市、沙湾县

(二)青海(6个)

西宁市:城中区、城东区、城西区、城北区

海东地区:乐都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三)甘肃(40个)

兰州市:永登县、皋兰县、榆中县

嘉峪关市

金昌市:金川区、永昌县

白银市:平川区、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

天水市: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

武威市:凉州区

酒泉市: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

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

定西市:安定区、通渭县、临洮县、漳县、岷县、渭源县、陇西县

陇南市:武都区、成县、宕昌县、康县、文县、西和县、礼县、两当县、徽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永靖县

(四)陕西(3个)

榆林市:定边县、米脂县、佳县

(五)云南(59个)

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寻甸回族自治县

曲靖市:马龙县、罗平县、师宗县、会泽县

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保山市: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

昭通市:昭阳区、绥江县、威信县

丽江市:古城区、永胜县、华坪县

思茅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临沧市:凤庆县、永德县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瑞丽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

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牟定县、大姚县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石屏县、泸西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

(六)贵州(36个)

六盘水市:钟山区、盘县

遵义市:仁怀市、桐梓县、正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毕节地区: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

铜仁地区:德江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万山特区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丹寨县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惠水县、三都水族自治县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

(七)四川(13个)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

雅安市:汉源县、芦山县、宝兴县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理县、茂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普格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

(八)重庆(7个)

城口县、巫溪县、奉节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九)广西(22个)

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

防城港市:港口区、防城区、东兴市

崇左市:凭祥市、大新县、宁明县、龙州县

百色市: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西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

河池市:凤山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

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

(十)湖南(8个)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

(十一)湖北(8个)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

(十二)黑龙江省(67个)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龙沙区、铁锋区、昂昂溪区、富拉尔基区、碾子山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讷河市、甘南县、克山县、克东县、拜泉县

黑河市:爱辉区、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

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伊春市:伊春区、南岔区、友好区、西林区、翠峦区、新青区、美溪区、金山屯区、五营区、乌马河区、汤旺河区、带岭区、乌伊岭区、红星区、上甘岭区、嘉荫县

鹤岗市:兴山区、向阳区、工农区、南山区、兴安区、东山区、萝北县、绥滨县

佳木斯市:同江市、抚远县

双鸭山市:尖山区、岭东区、四方台区、宝山区、集贤县、宝清县、饶河县

七台河市:桃山区、新兴区、茄子河区

鸡西市:鸡冠区、恒山区、滴道区、梨树区、城子河区、麻山区、虎林市、密山市、鸡东县

牡丹江市:穆棱市、绥芬河市、东宁县

绥化市:兰西县、明水县

(十三)吉林(11个)

白山市:抚松县、靖宇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珲春市、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

(十四)内蒙古(39个)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

包头市:白云矿区、固阳县

乌海市:海勃湾区、海南区、乌达区

赤峰市: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

通辽市: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满洲里市、扎兰屯市、阿荣旗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鄂托克旗、杭锦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

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兴和县、凉城县、察哈尔右翼前旗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杭锦后旗

兴安盟: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

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

(十五)山西(3个)

大同市:天镇县、广灵县

朔州市:右玉县

(十六)河北(4个)

张家口市:张北县、崇礼县

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三、三类区(131个)

(一)新疆(29个)

阿拉尔市

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温宿县、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拜城县、阿瓦提县

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

哈密地区:哈密市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精河县

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吉木萨尔县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轮台县、尉犁县、和硕县、博湖县、焉耆回族自治县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巩留县、新源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塔城地区:塔城市、额敏县

(二)宁夏(8个)

吴忠市:盐池县、同心县

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

中卫市:海原县

(三)青海(8个)

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源县、湟中县

海东地区:平安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

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

(四)甘肃(18个)

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武威市:民勤县、古浪县

酒泉市:金塔县、安西县

张掖市:民乐县

庆阳市:环县、华池县、镇原县

平凉市:庄浪县、静宁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和政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舟曲县、迭部县

(五)云南(20个)

曲靖市:富源县

昭通市:鲁甸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镇雄县、彝良县

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

思茅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

临沧市:镇康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福贡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红河县

(六)贵州(7个)

六盘水市:水城县

毕节地区: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晴隆县

(七)四川(9个)

乐山市:金口河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

攀枝花市:盐边县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

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甘洛县、雷波县

(八)黑龙江(5个)

黑河市:逊克县、孙吴县

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

(九)内蒙古(24个)

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通辽市:霍林郭勒市

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

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商都县、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

兴安盟:阿尔山市

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

(十)河北(3个)

张家口市: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

四、四类区

(一)新疆(32个)

图木舒克市

喀什地区: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英吉沙县、泽普县、莎车县、麦盖提县、岳普湖县、伽师县、巴楚县

阿克苏地区:乌什县、柯坪县

和田地区: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

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尼勒克县

塔城地区:托里县、裕民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富蕴县、福海县、哈巴河县、吉木乃县

(二)青海(12个)

海东地区:化隆回族自治县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祁连县、门源回族自治县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同德县、贵南县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格尔木市、乌兰县、都兰县

(三)甘肃(9个)

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

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卓尼县、夏河县

(四)云南(3个)

昭通市:巧家县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五)四川(20个)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松潘县、金川县、小金县、黑水县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丹巴县、九龙县、道孚县、炉霍县、新龙县、德格县、白玉县、巴塘县、乡城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美姑县、木里藏族自治县

(六)内蒙古(9个)

呼伦贝尔市:根河市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

五、五类区(35个)

(一)新疆(14个)

喀什地区:叶城县

和田地区:皮山县、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

哈密地区:伊吾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阿合奇县、乌恰县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且末县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

阿勒泰地区:青河县

(二)青海(10个)

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

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

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班玛县、久治县

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囊谦县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

(三)甘肃(2个)

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碌曲县

(四)云南(1个)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

(五)四川(8个)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

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甘孜县、稻城县、得荣县

六、六类区(12个)

(一)新疆(1个)

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二)青海(7个)

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达日县、玛多县

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称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

(三)云南(1个)

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

(四)四川(3个)

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色达县、理塘

扩展资料:

确定范围和类别 :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范围和类别,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依据评估指标体系的量化评估结果,结合政策性因素,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确定。列入范围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类别由现行的四类调整为六类,由低到高依次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六类.

调整津贴标准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调整为:一类区月人均70元,二类区月人均130元,三类区月人均230元,四类区月人均400元,五类区月人均680元,六类区月人均1000元。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岗位)人员适当拉开差距。其中,一类区每月 65元至130元,二类区每月120元至240元,三类区每月215元至380元,四类区每月370元至680元,五类区每月640元至1050 元,六类区每月950元至1400元

有关政策:

(一)艰苦边远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中2000年12月31日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相应增加离退休费。其中,离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增加离休费;退休人员以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为基数,按照本人退休费的计发比例增加退休费。2001年1月1日以后离退休的人员,其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可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二)调入艰苦边远地区的人员以及在艰苦边远地区之间调动的人员,执行调入地区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调离艰苦边远地区的,从调离的下月起停发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三)中央各部门在艰苦边远地区的单位的人员,比照当地标准执行。

组织领导:各地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工作,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由人事部门、财政部门组织实施;中央有关部门驻艰苦边远地区的单位由人事部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具体实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我只知道形成,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根据黄土堆积环境的不同,可将我国黄士发育分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相当于第一次冰期,气候比新第三纪干寒,发生午城黄土堆积;中更新世,发生第二次冰期,气候进一步变干,堆积了离石黄土,范围广、土层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气候更加干寒,堆积了马兰黄土,厚度虽小,但分布范围更广,南方称下蜀黄土。进入全新世,气候转为暖湿,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了沟壑纵横、梁、峁广布的破碎地表。

关于“靖边县到靖远县有多少公里”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0)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望锦玉的头像
    望锦玉 2025年08月28日

    我是雅驰号的签约作者“望锦玉”

  • 望锦玉
    望锦玉 2025年08月2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靖边县到靖远县有多少公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靖边县到靖远县有多少公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

  • 望锦玉
    用户082812 2025年08月28日

    文章不错《靖边县到靖远县有多少公里》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雅驰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