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碳中和利好哪些行业?”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碳中和利好哪些行业?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根据各大券商观点,目前认为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有色金属(锂、钴、铜箔、稀土、磁材等)、化工行业(生物基材料和循环材料)、碳交易产业链、环保行业、绿色衍生品(碳远期、碳期权、碳掉期等)比较收益。
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碳达峰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简单地说,也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3月5日,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碳中和”入选《咬文嚼字》发布的2021十大流行语。12月13日,“双碳”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是人类的行为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的后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随着人类的活动,全球变暖也在改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
2002年,南极洲一块面积为3250平方公里的冰架脱落,并且在35天内融化消失;并且根据美国宇航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格陵兰岛平均每年要融化掉221立方公里的冰原,是1996年融冰量的两倍。
碳中和会对哪些行业有影响?
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对传统能源行业产生了多方面深远影响:
能源结构调整压力:为实现碳中和,能源结构需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传统能源行业中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其碳排放较高,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逐渐下降。以煤炭行业为例,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降低和政策推动,煤炭在电力供应中的份额不断减少,许多煤矿企业面临产能过剩、产量下滑的困境。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社会对绿色能源的需求增加,传统能源的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萎缩。在交通运输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使得石油的需求增长受限,汽油、柴油等传统燃油的销量面临下行压力。而天然气作为相对清洁的化石能源,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其作为过渡能源的角色得到强化,短期内需求可能有所上升,但长期来看,也将面临可再生能源的竞争。
产业变革与升级:传统能源企业为适应碳中和目标,纷纷进行产业变革与升级。一方面,加大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布局,如石油企业涉足风能、太阳能发电项目,拓展业务领域;另一方面,加强对传统能源生产和利用环节的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与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例如,通过改进煤炭开采技术,减少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瓦斯排放;在石油炼化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和工艺,降低能耗。
政策约束与监管加强:政府为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政策法规和监管措施,对传统能源行业的碳排放进行限制。例如,提高碳排放税,促使企业减少碳排放;实施碳排放配额制度,对传统能源企业的碳排放进行量化管理。这使得传统能源企业面临更高的合规成本,若不能有效应对,将面临罚款、限产等处罚。
技术创新与合作需求:传统能源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对低碳、零碳技术的创新需求迫切。一方面,需要研发更高效的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降低碳排放;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与可再生能源企业、科技企业的合作,共同探索能源转型的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例如,传统能源企业与储能技术企业合作,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提高能源系统的稳定性。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碳中和会对很多行业产生影响。随着碳中和推进带动碳排放权价格的上涨,行业成本将系统性抬升,而拥有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的领先优势将得到彰显,行业成本曲线趋于陡峭,领先企业竞争力与获取超额利润的优势进一步扩大。
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就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低碳发展水平;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业水平提升,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品增加值率,生产更多绿色低碳产品。
实现碳达峰(碳排放量达峰值后不再增长)和碳中和(净零碳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深远且多维,需从短期挑战与长期机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国际贸易等角度辩证分析:
一、短期挑战:转型阵痛与成本压力
能源结构重构
化石能源行业(煤炭、石油)可能面临资产搁浅风险,传统能源企业需承担转型成本。
清洁能源(风电、光伏)需大规模基建投资,初期依赖政策支持(如补贴、碳税),可能推高能源价格。
传统产业冲击
高碳行业(钢铁、水泥)面临技术升级压力,部分落后产能可能被淘汰,短期内影响就业与经济增长。
碳边境调节机制(如欧盟CBAM)可能增加出口企业成本,削弱国际竞争力。
二、长期机遇:新增长极与韧性提升
绿色产业崛起
新能源、储能、碳捕捉技术等领域将创造新就业机会(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计2050年绿色就业超4000万)。
绿色金融(碳债券、ESG投资)市场规模迅速扩张,2025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或达5000亿美元。
技术驱动效率提升
数字化转型(智能电网、工业4.0)与低碳技术结合,可优化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长期运营成本。
电动汽车、绿色建筑等低碳消费产业链将拉动内需增长。
三、经济结构优化:从“量增”到“质变”
产业升级倒逼机制
碳中和目标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服务化转型,如德国“工业4.0”与低碳技术融合案例。
农业碳汇、生态旅游业等绿色经济模式将成为新增长点。
全球供应链重构
低碳技术领先国家可能主导新国际标准,如中国光伏、高铁技术输出带动“一带一路”绿色项目合作。
碳泄漏风险促使国际气候融资机制强化(如《巴黎协定》第6条),发展中国家需争取技术转移资金支持。
四、风险与平衡:政策设计是关键
社会公平问题:需避免转型成本过度转嫁至弱势群体,如通过“碳中和技能培训计划”保障就业。
技术路径依赖:需平衡集中化与分布式能源发展,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技术(如过度投资氢能忽视电网升级)。
地缘政治影响:能源独立诉求可能加剧资源竞争,需通过国际合作(如“绿色一带一路”)缓解矛盾。
结语
碳中和转型并非线性替代,而是经济范式革命。其成功依赖于三大支柱:
技术创新:突破清洁技术成本拐点;
政策协同:碳定价、绿色金融与产业政策的互补;
社会共识:将气候行动转化为消费选择(如碳标签)与企业ESG战略。
历史经验表明,能源革命往往催生新经济霸权(如英国煤炭时代、美国石油时代),碳中和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换道超车”机遇,但窗口期稍纵即逝。
关于“碳中和利好哪些行业?”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雅驰号的签约作者“勤志刚”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碳中和利好哪些行业?”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碳中和利好哪些行业?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根据各大券...
文章不错《碳中和利好哪些行业-》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