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世界历史上的大地震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世界历史上的大地震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陕西岐山地震 发生于周幽王二年 (公元前780年)。这是中国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地震时,“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国语·周语》)。三川即今陕西省的泾河、渭河、洛河。估计震级可达7级以上。
北边郡国地震 发生于西汉绥和二年九月丙辰(公元前7年11月11日)。据史书记载,这次地震波及“自京师至北边郡国三十余坏城郭,凡杀四百一十五人”(《汉书·五行志》)。京师即今陕西省西安市。汉时北边郡国应包括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在内。史书对这次地震有“水出地动”的记载,这可能是中国关于震前地下水异常变化的最早记载。
甘肃金城、陇西地震 发生于东汉永和三年二月乙亥(公元138年2月28日)。据初步考证,这次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测震仪器(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记到的破坏性地震。当时候风地动仪放在洛阳,距震中约700公里。东汉时的金城郡包括今兰州市在内。震级估计为埿级。地震时,“二郡山岸崩,地陷”(《后汉书·顺帝纪》),“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坏,压杀人”(《后汉书·五行志》)。
山西洪洞、赵城地震 发生于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1303年 9月17日)。这是中国历史上详细记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此震“坏官民庐舍十万计”(《元史·五行志》),“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压死不可胜计”(《元史成宗纪》)。破坏区沿汾河地堑延伸长达 400多公里。震级约8级或更大。
陕西华县地震 发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1556年1月23日)。这是中国历史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地震。"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明史·五行志》)。地震前,该地区长期没有中小地震活动。但震前8小时左右,在震中区有“地旋运,因而头晕”)《隆庆·华州志》)的记载。这次地震首次记载到地震时“地中出火”(地光)的现象。震后,灾民曾考虑用木板作房墙,以便抗震。此震极震区长轴与渭河地堑方向一致。估计震级约有8级或更大(图1)。
广东琼山地震 发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605年7月13日)。《康熙琼山县志》记载:“亥时地大震,自东北起,声响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尽,城中压死者数千,……”。估计震级为7.5级或更强,为海南岛地区历史上最大地震。这次地震前矿井中还发生形变坍塌现象。“是日午时银矿怪风大作,有声如雷,动摇少顷,坑岸崩,压挖矿人夫以百计。夫外处震于亥时,而矿内午时先发,所谓本根伤而枝叶动。”
山东莒县、郯城地震 发生于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 (1668年7月25日)。这次地震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级估计为8.5级(图2)。据《康熙郯城县志》记载,“戌时地震,有声自西北来,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从顶至地者连二、三次,遂一颤即倾,城楼堞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极震区延伸方向与郯庐大断裂方向相一致。最远的有感地区距震中达1000公里。据《康熙海州志》记载,地震时海水有显著变动。震中附近地区在此震前后,历史上并无其他破坏性地震的记载。
河北三河、平谷地震 发生于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9月2日)。这是北京附近地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裂度为Ⅺ度,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北京城内故宫破坏严重。三河知县任塾震后作记:“七月二十八日巳时,余公事毕,退西斋假寐。若有人从梦中推醒者。视门方扃,室内阒无人。正惝恍间,忽地底如鸣大炮,继以千百石炮,又四远有声,俨数十万军马飒沓而至,……。次日人报县境较低于旧时,往勘之。西行三十余里及柳河屯,则地脉中断,落二尺许。渐西北至东务里,则东南界落五尺许。又北至潘各庄,则正南界落一丈许”(《乾隆三河县志》)。显然,地震时发生了大规模的地面形变。
山西临汾地震 发生于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六日(1695年5月18日)。这次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烈度Ⅹ度强,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在一个8级地震的震中区附近再次发生8级地震,这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次。前一次8级地震是1303年的洪洞、赵城地震。
云南东川地震 发生于清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1733年8月2日)。这次地震震级估计为7.5级,是中国地震史料中记述地面断裂最详细的一次地震。“自紫牛坡地裂,有罅由南而北,宽者四五尺,田苗陷于内,狭者尺许,测之以长竿,竟莫知浅深,相延几二百里,至寻甸之柳树河止,……”(《雍正东川府志》)。地震后人们注意到城墙垛“南北则十损其九,东西十存其六,抑又奇也。”这是中国地震史料对地震力方向性的最早描述。
宁夏平罗、银川地震 发生于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震中烈度Ⅹ度强,破坏范围半径达380公里。震级估计为8级。极震区长轴与银川地堑方向一致。《乾隆宁夏府志》记载:“酉时地震,从西北至东南,平罗及郡城尤甚,东南村堡渐减。地如奋跃,土皆坟起。平罗北新渠、宝丰二县,地多坼裂,宽数尺或盈丈,……三县城垣堤坝屋舍尽倒,压死官民男妇五万余人”。又据故宫档案载:靠近黄河的一些城镇,震后地裂“涌出大水,并河水泛涨进城,一片汪洋,深四、五尺不等,民人冻死、淹死甚多。”这是中国内陆因地震引起河水泛滥成灾的一次震例。
云南嵩明地震 发生于清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1833年9月6日)。这次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烈度达Ⅺ度,破坏范围半径达260公里。它是迄今所知云南省最大的一次地震。震前“先期黄沙四塞,昏晓不能辨,凡三昼夜,……震之时声自北来,状若数十巨炮轰,……最烈则嵩明之杨林驿,市廛旅馆,尽反而覆诸土中,瞬成平地,……”(魏祝亭著《天涯闻见录》)。
台湾基隆近海地震 发生于清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867年12月18日)。这是中国地震史中引起海啸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估计为6级。“沿海山倾地裂,海水暴涨,屋宇倾坏,溺数百人。”
昌都的行政区划
梅里雪山为什么无人登顶
原因有很多,主要在以下几点:一、1991年中日科考队攀登梅里雪山最高峰卡瓦格博峰遇雪崩,17人全部遇难,很危险。
二、尊重 *** ,梅里雪山是 *** 的神山,是 *** 精神的家园。
三、会有很大阻力,很多 *** 会自发在山下祈祷老天爷的惩罚,当地人会带你转山,但绝不会带你登顶,这是对神的亵渎。
所以国家现在颁布的政策是禁止个人或者组织进行梅里雪山登顶活动,所以91年事件以后再无个人或团队进行登顶。
为什么梅里雪山到现在还没被征服?
大自然的万物,怎么可以被征服呢
至今有人成功登上过梅里雪山吗? *** 真的禁止攀登了吗?
自1991年日本人裹挟中国助手登山失败,17人的遗骸7年后分批从明永出现后...作为藏教信仰的圣地(也有说第一神山)(梅里往事中很多玄冥的内容也告诉人类不要盲目自大,特别是小日本),---在埂方争取之后,已经禁止登顶...转山朝拜是允许和接纳的
至今有人成功登上过梅里雪山吗? *** 真的禁止攀登了吗?
攀登此山的人,太多了,但是无人可以攀登,后来国家禁止登山运动员攀登此山,从此梅里雪顶就是众登山爱好者的一个谜团! 梅里雪山是 *** 几大神山中排名相当靠前的一座山,所以多次登顶不成功,很多 *** 都说是神的作用。现在对梅里雪山的登山活动国家也有控制的,为了安抚 *** 的情绪。
而且登顶的难度,从技术角度来说很大很大。
梅里雪山有人上去吗?
至今无人登顶。虽然没有珠穆朗玛峰高,但是险。迄搐为止,过去15年 *** 有9次攀登梅里雪山。其中:中日联合攀登有4次,日本单独攀登1次,美国队攀登过4次。自1996年后,国家明令禁止攀登梅里雪山。
山难死亡那么多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攀登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公认的危险。
一是攀登的距离长。
卡瓦格博峰虽然只有6740米,但是攀登要从海拔2300米的澜沧江边开始,需要攀登的高度是4440米,对攀登者的体能消耗极大,目前还没有谁能突破这样的体能极限。而珠穆朗玛峰虽然尊为世界之巅,但是车辆可以直接到达海拔5500米的珠峰大本营。从那里出发,人们只需攀登约3300米就可以登顶。
二是攀登梅里雪山的坡度大和地质复杂。
梅里雪山虽然比珠峰低,但是山坡的陡峭程度远比珠穆朗玛峰大。从澜沧江边开始至卡瓦格博峰顶,平均每间隔1公里,地势就上升近400米,从而形成一道道几近垂直的坡面。并且,山上破冰冰川及冰爆区、冰裂缝鳞次栉比,不仅增加了攀登的难度,而且险象环生,攀登者随时都有可能葬身雪山。
三是梅里雪山气候独特。
梅里雪山为怒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地势北高南低,两江河谷向南敞开,孟加拉湾的暖溼气流可溯谷而上,长驱直入;而青藏高原的强冷空气也不时南下,在此交汇展开拉锯战,形成神秘莫测、瞬息万变的气候。刚刚还是阳光普照,瞬间便会狂风大作、飞雪覆盖、冰崖崩塌。同时,由于梅里雪山地处低纬度,积雪凝固性差,积雪随时可能解体崩塌。气象记录显示,卡瓦格博峰曾一日发生过上百次雪崩。1990年的中日联合登山队也被归于因雪崩失事。
四是梅里雪山地形复杂。
梅里雪山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面积非常大,沿途森林茂密,极容易迷路。登山者一旦进入人迹罕至的深山区迷路,没有外部救援,很难生还。
为什么去过梅里雪山的人都登不上去呢?
山峰概况
在云南省西北与 *** 自治区东南部的交界处,莽莽苍苍的怒山自北向南直指而下, 在滇藏交界处的怒江北段,西侧是 *** 自治区的察隅县,东侧是云南省德钦县的云岭区和佛山区。 范围大致在东经98度30分至98度52分,北纬28度16分至28度33分之间,南北纵长30公里,东西宽度36公里。
人们把这一段称为太子雪山,它的主峰就是梅里雪山,藏族同胞称之为“卡格薄”,是云南省的最高峰.在藏语里,“卡格薄峰”意即“白色的雪山”,它是被藏族同胞视为“八大佛山”之一的“神山圣地”。 每年有从 *** ,四川,云南,青海等地跋涉千里前来朝拜的信徒。梅里雪山的海拔高度为6740米,位于东经98度6分,北纬28度4分。坐落在怒山山脊的主脊线上。从峰顶到山脚澜沧江边明永河入口处(海拔2038米),高差达4700米。在水平距离14公里的范围内平均每向前l公里就得上升360米,可见山势之陡。以它为中心,周围有20多座终年积雪的山峰,其中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
气候
由于太子雪山的地势北高南低,河谷向南敞开,气流可以溯谷而上,受季风的影响大,干溼季节分明,且山体高峻,又形成迥然不同的垂直气候带.4000米雪线以上的白雪群峰峭拔,云蒸霞蔚;山谷中冰川延伸数公里,蔚为壮观。较大的冰川有纽恰、斯恰、明永恰。而雪线以下,冰川两侧的山坡上覆盖著茂密的高山灌木和针叶林,郁郁葱葱,与白雪相映出鲜明的色彩。林问分布有肥沃的 天然草场,竹鸡、漳子、小熊猫、马鹿和熊等动物活跃其间。
高山草甸上还盛产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梅里雪山,不仅地形复杂,气候变化更为复杂,每年夏季,山脚河谷气温可达ll-29℃, 高山则为-lO℃-20℃。年降水量平均为600mm,大都集中在6—8月,此期间气候极不稳定,是登山的气候禁区。
路线
地形等高线图
进山路线图
自昆明乘车行程502公里到达丽江,再从丽江沿公路北行30公里即可到达主峰北侧海拔3050米的登山大本营所在地。
攀登历史
1991年1月3日 中日联合登山队,晚间遭遇不可预测的大雪崩,一夜之间营地消失得无影无踪,l7名登山队员全部遇难,成为登山史罕见的悲剧。
梅里雪山死了多少人
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峰(太子峰)没有人上去过
香格里拉火了,但是她旁边的这两个县同样也美得不可思议!
1950年10月昌都解放,昌都直属的宗有昌都、察雅、八宿、类乌齐、左贡、桑昂曲均由宗直接改为县。昌都专区下辖共计13个县,专员公署设在昌都县。
1959年9月,波密和嘉黎划归塔工(即林芝)管辖。此时昌都专区所辖12个县。1962年9月,昌都专员公署办公会议对各县行政区划作了调整。全地区12个县划为94个区一个镇(昌都县城关填),472个乡。
1964年5月,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在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时,考虑到不同地区群众的居住习惯,人口数量,辖区面积及交通运输等因素,决定将林芝专区所属的波密县划归昌都专区管辖。此时昌都专区所辖县又恢复为13个。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后,为尊重群众原有的习惯称呼,1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宁静县改名为芒康县。196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桑昂曲县改名为察隅县。
1970年昌都专区改为昌都地区,地区驻昌都县。洛隆县由洛隆迁孜托;边坝县由边坝迁驻草卡区的东马司(距草卡区6千米)。昌都地区辖昌都、贡觉(驻莫洛)、左贡(驻亚中)、察隅(驻吉公)、洛隆(驻孜托)、丁青、波密(驻扎木)、江达、察雅(驻烟多)、芒康(驻嘎托)、八宿(驻白马)、边坝(驻东马司)、类乌齐等13县。
1971年左贡县由亚中迁驻汪达。
1975年类乌齐县由类乌齐迁热扎卡。昌都辖昌都、贡觉(驻莫洛)、左贡(驻汪达)、察隅(驻吉公)、洛隆(驻孜托)、丁青、波密(驻扎木)、江达、察雅(驻烟多)、芒康(驻嘎托)、八宿(驻白马)、边坝(驻东马司)、类乌齐(驻热扎卡)等13县。
1986年1月,林芝专区恢复后,经国务院批准将昌都专区的波密、察隅两县划归林芝专区。同时,根据1973年12月30日中共昌都地委、昌都地区革命委员会《关于芒康、江达、昌都、丁青等县行政区划调整与成立新县的报告》,1979年6月16日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本着有利于领导,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边防稳定和加强建设的原则”,兼顾群众的历史习惯和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同意在昌都地区新增设盐井、生达、碧土和妥坝4个县,报经国务院批准。这时,昌都共辖15个县。上述4个县虽经国务院1983年10月批准新建,但因故至今尚未建立,故昌都地区实有11个县,90个区镇。
1987年3月始,实行撤区并乡,调整乡镇行政区划,保留13个区,昌都辖159个乡,9个镇,1622个行政村。
1999年5月,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昌都再次对部分乡镇的行政区划作了调整。撤消原保留的13个县辖区,共设立24个镇、118个乡(含民族乡1个)。
1997年,地区行署驻昌都县城关镇。辖昌都、芒康、贡觉、八宿、左贡、边坝、洛隆、江达、类乌齐、丁青察雅11个县。
1999年5月,昌都再次对部分乡镇的行政区划作了调整,撤销原保留的13个县辖区,共设立24个镇、118个乡(含民族乡1个)。
2013年11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正式上报《关于撤销昌都地区设立昌都市的请示》,撤地设市工作顺利推进。
2014年10月,国务院批复撤销昌都地区,设立地级昌都市。昌都市设立卡若区,以原昌都县的行政区域为昌都市卡若区的行政区域,卡若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昌都中路259号。 昌都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昌都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
昌都位于东经93°6′—99°2′,北纬28°5′—32°6′之间,东与四川省的德格、白玉、石渠、巴塘四县隔江相望,东南与云南省的德钦县接壤,西南与林芝地区毗邻,西北与那曲地区相连,北面与青海省的玉树州交界。总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8.9%。 昌都总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最高海拔为5460米,最低海拔约3100米,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不少山峰耸立于雪线以上,其中念青唐古拉山主峰高达7111米,万丈冰峰,银装素裹。
昌都西北部山体较完整,分水岭地区保存着宽广的高原面。东南部山体被切割成星罗棋布状。谷地由北向南逐步加深,岭谷栉比,河谷深切,仅有零星残存的高原面。高原主要分布在他念他翁山北段和宁静山,海拔在4000—4500米以上;在北纬30°以南,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河谷底海拔2500—3500米,最低处是芒康县的金沙江河谷,海拔仅2296米。
昌都山脉为南北走向,三条大江与三列山脉相间分布,平行骈走。从西向东依次是伯舒拉岭、怒江;他念他翁山、澜沧江;达玛拉山-宁静山、金沙江。山脉海拔多在4000—5000米左右,山脉之间有深邃的河谷,山岭与河谷的高差达1000—2000米。独特的自然地貌和地形结构,使雄美壮美的青藏高原愈加多姿多彩。 昌都属高原亚温带亚湿润气候。夏季气候温和湿润,冬季气候干冷,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平均日照数为2100—2700小时,年无霜期46—162天,年降水量为477.7毫米,集中在5—9月。常见的自然灾害有霜冻、雪灾、冰雹。
昌都的气候以寒冷为基本特点。由于受南北平行峡谷及中低纬度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布明显和区域性差异大的特点。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日温差大,年温差小;降雨集中,季节分布不均,蒸发量大,相对湿度小。昌都地区山脉河流的南北纵向排列有利于暖湿气流的南北输送,峡谷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大于水平变化。
昌都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空气稀薄,年平均气压和每立方空气中含氧量仅有平原地区的2/3。日温差大,年温差小,气温偏低。昌都地区各地年平均气温为2.4℃—12.6℃。降雨集中,季节分布不均。5—9月的降水量在182.3—538.2毫米之间,占全年降雨量的77.9%—95.8%。10月至次年的5月降水量为19.6—102.6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3%—21.2%。蒸发量大,相对湿度小。各地的年蒸发量在1325.3—2617.2毫米之间,地处怒江河谷的八宿年蒸发量最高,为2617.2毫米,是年降水量的10倍以上。
因为一部《消失的地平线》,这个地方火了;因为地名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这个地方又火了;因为一部名为《一场遇见爱情的旅行》的公路悬疑片,这个地方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让人心驰神往,这个地方就是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的美早已众所周知,但是你知道吗?和香格里拉一样同属迪庆州,且位于香格里拉隔壁的两个县,同样值得关注,跟香格里拉比起来,他们很低调,但颜值却也是世界级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个低调的绝美之地吧!
德钦县
德钦县是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县之一,位于香格里拉西北方向,与香格里拉隔金沙江相望,县境总面积为727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人,素称“歌舞之乡”,是中国最珍贵的滇金丝猴的故乡。
德钦县内除已开发的梅里雪山、明永冰川、雨崩神瀑、白茫雪山、茨中教堂、东竹林寺、书松尼姑寺等“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外,还有阿东至羊拉甲功的鸡仙洞、甲午雪山、原始森林、天上跑马坪、牧场、湖泊、草甸、野猪林、杀虎洞、吾龙大峡谷、格龙温泉和扎绕粗穷湖等 旅游 资源,被誉为香格里拉锦上之花,境内梅里雪山被誉为云南 旅游 皇冠上的明珠。
白茫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y 云游网
白茫雪山,又称为“白马雪山”,位于德钦县境内,面积190144公顷,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寒带原始林区,也是云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针叶林、山地植被垂直带自然景观和滇金丝猴等。
梅里雪山
By 云游网
梅里雪山,是位于西藏察隅县东部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云岭乡西部的一座南北走向的庞大雪山群,全长有150公里。它在藏区称卡瓦格博雪山,“梅里”一词为德钦藏语mainri汉译,意思是药山,因盛产各种名贵药材而得名。同时它也是雍仲苯教圣地,和西藏的冈仁波齐、青海的阿尼玛卿山、青海的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最高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度为6740米,是云南省最高的山峰,位于德钦县西南方10千米处。
明永冰川
By 刘建明 摄
明永冰川(又称奶诺戈汝冰川),是卡瓦格博峰下其中一条长长的冰川,同时也是云南省最大、最长和末端海拔最低的山谷冰川,整个冰川南北延伸约5km,东西宽约3km,呈一个巨大的冰雪凹地。这一条低纬度热带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山顶冰雪终年不化,它所处的雪线低,气温高,消融快,靠降水而生存,因而它的运动速度也快。
明永河谷上源冰川类型多样,加之明永冰川本身的冰面地貌形态亦千变万化,构成了滇西北独特的冰川奇观。
雨崩神瀑
雨崩,是梅里雪山上海拔最高的一个村寨,在德钦县云岭乡境内的卡瓦博格峰南侧,有悬岩倾泻而下的瀑布,被称为“雨崩神瀑”,藏族人以到雨崩神瀑下沐浴作为一种洁净心灵的修炼。
雨崩神瀑景色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春夏冰雪消融,瀑布水流增大,落入地面,溅沫飞扬,较为壮观,平时只是山上垂下如哈达般千丝万缕的水线。
茨中教堂
By 云游网
茨中教堂位于德钦县燕门乡,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原在自菇村,法传教士主持兴建,被群众焚毁后指地为界,移至茨中,于1921年重建完成,是一座典型的天主教堂。
教堂包括大门、前院、圣堂、后院、果园、菜园、葡萄园、水田等,主体建筑坐西向东,风格整体上体现了巴斯利卡式教堂的特征,又兼罗马教堂的特色。2006年05月25日,茨中教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月亮湾
By 陆江涛 摄
月亮湾,又叫金沙江第一湾,是云南和四川的分界线,一边是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奔子栏镇,另一岸则是四川省得荣县子庚乡。
在这川滇要塞,围绕着金字塔般的日锥峰潇洒地画了一个“Ω”字形的大拐弯,成就了天下奇观——金沙江第一湾。
东竹林寺
By 陆江涛 摄
东竹林寺,始建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藏历第十一“饶迥”之火羊年),原名“冲冲措岗寺”,意为仙鹤湖畔之寺,寺址在新寺西北约3km处。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高僧云游至此,看上了这里的金字塔形的大山,认为那是神的化身,于是在此地立庙朝奉。自1987年10月开始举办盛大的“格规定木”庆典活动后,这里每年都举办僧值节,成为康区僧俗民众朝拜的吉祥福地。
书松尼姑寺
By 陆江涛 摄
坐落于德钦县奔子栏镇书松行政村西南面山坡上的书松尼姑寺是云南省唯一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尼姑寺院,修建于清乾隆36年(1772年),在云南境内外享有盛名。
书松尼姑寺因坐落于书松村,人们习惯称其为书松尼姑寺,其真实寺名为塔巴林,意为“修行解脱之园”。又因其属于东竹林寺的属寺,亦称东竹林尼姑寺。1987年,经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尼姑寺搬迁至东竹林寺旧址,并恢复宗教活动,据了解,尼姑有入寺尼姑和居家尼姑之分,入寺尼姑按寺院的教规教义管理,居家尼姑具有“终生不留发、不嫁人”的特点,书松尼姑寺里的尼姑均为入寺尼姑。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By 云游网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下辖县之一,位于香格里拉西南方向,自古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境内共有20余种民族,其中傈僳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一半以上,是全国唯一傈僳族自治县。早自东汉、唐以来,这里便是中国大西南的组成部分,滇西北疆防要塞之地,是通往印、缅、康藏的驿运孔道之一,又是古代滇西北“茶马互市”的汇集点。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素有“横断山中的绿宝石”、“三江明珠”的美称,被誉为“药材之乡”、“中国兰花之乡”、“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天然杜鹃花园”和“中国傈僳族文化发祥地”。
达摩祖师洞
达摩祖师洞位于维西县塔城乡其宗村东面约6公里处的高山崖壁上,为天生岩洞,藏传佛教传入迪庆后,民间传说达摩祖师在此山洞中面壁十年而成佛,在洞壁上留下面壁影像、留下顿足成洼圣迹,此洞由此便得名达摩祖师洞。
大约在清初,信仰佛教的人们沿崖壁叠木为基,依洞筑成禅房数间,达摩祖师洞就成为佛教徒们朝拜的圣地和修炼的场所。达摩祖师洞在 历史 上几经毁坏而又重修,人们始终把此当作一个佛教朝拜圣地。
滇金丝猴国家公园
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是迪庆州三大国家公园之一,合围面积334.16平方公里,位于维西县塔城镇境内。
滇金丝猴是中国云南特有物种,特级保护动物,生活在三江并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与大熊猫并称国宝。她是世间最美动物之一,生活在人迹罕至的高海拔地区,松萝、苔藓、植物嫩芽、果实是她的主要食物,现今公园内共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共8个野生群,数量大约有800-1000只左右。
雪龙山
“雪龙山上雪溶湖,水如碧玉花似锦。”雪龙山位于维西县城西南约10公里处,海拔3909米。山顶有一雪溶湖,水面面积1500米,此处被称为雪龙山天池。雪龙山天池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天然杜鹃花园,林间长满了紫玉盘、亮鳞、红棕、团花、黄杯等名贵杜鹃花,整片林子郁郁葱葱,花团锦簇。
维登新化湖
新化湖因位于维登乡新化村境内而得名,景区集雪山、湖泊、草甸、峡谷、高山花卉、原始森林为一体。“三江并流”区特有的地理地质结构,形成了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新化湖就是其中之一,这里海拔3200米,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让它形成了“呼风唤雨”神秘的自然现象,且湖水四季清澈见底。
同乐村
By 李雨霖 摄
叶枝镇同乐村是维西县最具代表性和最古老的傈僳族山寨。至今仍保留着传统傈傈族风格的建筑——木楞房,他们的房子都是木头做的,不上漆,不用铁钉,用木料来相互嵌入牵制。就连屋顶上的瓦片也是木板的,这些厚实的木板上压着石头用来固定。一间一间错落有序地分布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
康普寿国寺
By 陆江涛 摄
寿国寺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历时5年建成,清乾隆十年(1745)因失火被焚毁,后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迁至现址重建,寿国寺在清代的修建,是作为拥护汉族中央王朝派流官治理维西的一种行为,属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
该寺位于澜沧江东岸的康普岔枝村,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由山门、正殿、侧殿组合成一座四合院,2006年5月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塔
文昌塔之前身,源于文昌宫,花园内建有小土塔,即文峰塔。是地幽静,外来游僧,常到此间静坐。前人对文昌塔之建造、选址,实属风水,地理之构思,显民族宗教文化艺术之精粹。
该塔于2009年建成,现已成为维西人民休闲、散步、登山、健身好去处!
美丽的香格里拉值得我们前去,但别忘了她的身旁同样也有很多秘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欣赏哦!走起走起!
关于“世界历史上的大地震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雅驰号的签约作者“雪雁”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世界历史上的大地震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世界历史上的大地震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世界历史上的大地震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